人报甘头条兰州三绝
2023/4/20 来源:不详一个城市的标志,为最具鲜明特色者,或自然风景、或人文踪迹、或绝味吃食。在兰州5个年头的工作、生活之后,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绝,即一套书,一本杂志,一碗面。
所谓“绝”者,即独特,独步,冠绝,独此一份儿,独门绝活,绝无仅有,即顶级,极致,绝伦,同类中的顶尖儿,能够让人触而难忘,甚至回味无穷,永留心间。
一套书:文溯阁《四库全书》
兰州南有五泉山、北有白塔山,黄河蜿蜒、穿城而过。九州台属白塔群山的一座高台,海拔米左右,其形峭拔,直上如台,传说为大禹溯黄河而上、寻求大水泛滥之因,治水成功之后在此封天下九州。登上九州台,南向俯看阳光下的黄河,金波涌动,荡漾东去,令人神清气爽,心胸廓然。一座藏书馆阁背靠九州主峰,蓝瓦飞檐,稳坐于九州台的翠色之间,存世三部半的《四库全书》,一部就安然静卧其中。
清代乾隆帝开四库馆,令名家广搜经史子集,精校入编,历10年而成《四库全书》。初缮写4部,分贮圆明园文源阁、大内文渊阁、避暑山庄文津阁、盛京(今沈阳)文溯阁,后续抄3部,分贮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文源、文汇、文宗三阁之书,毁于八国联军、太平天国军之手,化为灰烬,文澜阁之书部分散佚、称为半部。如今,文津阁之书藏北京国家图书馆,文渊阁之书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溯阁之书藏于兰州九州台。
文溯阁《四库全书》囊括书籍种、函、册,为清代以前学术总汇、典籍渊薮,堪称文化瑰宝。
沈阳文溯阁《四库全书》何以移身兰州?民国年间,战乱频发,文溯阁《四库全书》曾于年始运存故宫保和殿10年,之后回归沈阳。新中国之初,其又播迁黑龙江省4年余,再归沈阳。年,鉴于当时国际形势,文化部拨交甘肃省图书馆收藏,当年10月运至甘肃,栖身于兰州郊区永登县鲁土司衙门内妙因寺庙4年零8个月,后又在兰州近郊榆中县一个小山村——木林沟,甘肃省为之专修书库,自年6月至年7月,文溯阁《四库全书》一直存放于此。因兰州一带气候干燥,温度适宜,历经半世纪余,书籍没有发现潮湿、发霉和长毛现象,也无污染或人为损坏,原有的黄斑也未扩散,且还有所淡化。年前后,甘肃省决定立项修建文溯阁《四库全书》专藏书库,经过论证,选址九州台,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于年7月8日落成并投入使用,书籍全部装入新制作的香樟木书箱。
清乾隆帝在《文溯阁记》中说,文溯之名,契合《诗经》“所谓遡涧求本之义”。《诗经·秦风·蒹葭》有“溯回从之”之句,笔者在甘肃省工作5年间,每每听到文化届人士谈论,甘肃为伏羲氏与秦人发祥地,文溯阁《四库全书》溯黄河而至其上游,有如“溯回”,最终落脚于历史文化悠久的陇原大地,文溯阁之书可谓得其所哉!
《四库全书》收录了自先秦至乾隆时期,各方面知识和多种学术流派的经典著作,沿用隋唐以来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对儒家经典、历史著作、诸子百家和诗文集等文献进行分类。乾隆认为“盖以古今数千年、宇宙数万里,其间所有之书虽夥,都不出四库之目也”,亲自将这部大丛书定名为《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以经史子集为经纬,标四色喻四季。与另外两部半一样,文溯阁《四库全书》以绢为封面,经部书籍为青绿色、史部书籍为赤红色、子部书籍为白浅色、集部书籍为黑深色,乾隆曾赋诗释其义:“经诚元矣标以青,史则亨哉赤之类,子肖秋收白也宜,集乃冬藏黑其位。”封面四色,象征春、夏、秋、冬四季,经书居典籍之首,如同新春更始,史部著作繁盛,如盛夏之火,子部採取百家,有如秋收,集部文稿荟萃,好比冬藏。
煌煌典藏中,包有中华民族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思考、总结,蕴涵智慧和力量,构筑起中国人的知识世界,贡献了深邃的东方情怀。宋儒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巨制《四库全书》乃为重要载体。这部旷世典籍堪称领袖东方文明的典范之一,与长城、大运河一样为世界所瞩目,以其浩富卷帙,在规模上比同时代法国的《百科全书》,多出了40多倍。
虽然存世三部半,由于《四库全书》均为抄写,而且每部册数、卷数还有出入,因此,兰州文溯阁《四库全书》可以称为独此一份儿。
最近,在“中国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甘肃省主要领导介绍,文溯阁《四库全书》之数字化已经告竣。
文化,为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身份证。《四库全书》久历岁月磨洗,历经山川沐浴,已成中华民族的圣物之一,堪比日月经天,这部旷世典籍让中华大地熠熠生辉。
一本杂志:《读者》
兰州市区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路,名曰读者大道,作为记者,走南闯北,记忆中以一本杂志命名城市街道,实属稀见。现在,更具标志性的“《读者》印象街区”正在打造。
在数字化渗透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每个角落的时代,碎片化阅读,视频化获取、快餐式吸收新知,无疑是广泛的现实。但是,踏着快节奏的生活,人们的精神需求,沉静潜心不可或缺,所谓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偶尔,或者时时,人各有异。来甘肃工作之前,《读者》之于我,只是偶尔谋面的朋友;在甘肃就职之后,它遂成为我过从甚密的挚友,不见则思念,基本每期细读。“为您甄选一段有益有味的时光”,杂志的封底上常常会有一幅小画,还有这样一句广告语,对于杂志的形象与追求,比较贴切而中肯。
之所以钟情《读者》,就我个人而言,原因有如下几端——
文精。以其博采中外、汇聚精华,可以开阔视野,可以启迪思想。文章的可读性与思想性兼具,知识趣味及社会热点并呈。名家名篇犹如繁星点点,散落在天幕。文章来源广泛,其所选文本的出处既有传统的载体,如书籍、杂志、报纸,也有新媒体包括社交媒体,如网站、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