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在甘肃榆中县交

2023/8/7 来源:不详

北京治疗湿疹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北京治疗湿疹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中国发展网讯曾经,黄土旱塬上因气候干旱、土地贫瘠等因素长期制约农业发展。如今,苦贫褪尽“甘”味来,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甘肃兰州榆中县着力发展现代旱作农业,通过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等手段,挖掘干旱条件下农业发展潜力,形成了黄土高原区旱作高效农业,一幅幅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榆中大地徐徐展开。

百合种植、土地覆膜技术等优势特色农业项目发展逐渐成了榆中县农业发展的名片,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学习。近日,榆中县金崖镇高沿坪社区就迎来了一批来自海外的“洋学生”。

丝路农业:“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交流的使者

来自肯尼亚JOMO肯雅塔农业科技大学的威利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让在场的记者感到亲切又惊讶。在田地间、温室大棚里,他熟练地拔去杂草、观察农作物长势、记录实验数据。原来他来中国已经学习生活8年了,多年来他一直辗转于中国和肯尼亚,学习地膜技术。

“我主要是研究各种地膜,肯尼亚的土地与这里情况十分相似,自从年引进榆中金土地公司的农用地膜以来,肯尼亚农作物产量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作为一名在中国学习的非洲人,把黄土旱塬上的中国技术带回肯尼亚,服务更多家乡人民,威利眼神里流露出更多的坚定。

笔者在和威利的交流中了解到,如果在肯尼亚全境推广旱作农业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粮食产量,而且能极大地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工作之余,威利和同学一起走访农村,与许多农民成了朋友。“在农民家吃饭,他们教我用筷子、包饺子,很有趣!”威利说,每年放假回家,他的行李箱里总少不了“中国味”的小礼物。在威利看来,“一带一路”倡议让越来越多的“洋学生”循着现代丝路而来,成为农业交流的使者。

生态农业:共走丝路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一提到巴基斯坦很多人都会喊上一声“巴铁”,在采访现场我们与巴基斯坦小伙子马克苏德聊了起来,一声声的“巴铁”让马克苏德笑得格外开心。

“在巴基斯坦,大家都对中国感兴趣,所以我专门来这边学习,巴基斯坦农民使用化肥较多,对土壤肥力和环境都有影响,通过学习土壤生态修复,可以调节土壤中的营养成分。”马克苏德说道。

这批来自兰州大学生态学院的“洋学生”,他们将在黄土高原进行为期三年的大田种植试验和交流活动,将参与到当地的植被恢复工程、土壤修复、水土保持以及农村旅游等多个领域,深入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和土地规划利用情况。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也与榆中县金崖镇深度合作,立足资源特色,科学谋划布局,突出科技创新,共同开展农业种植技术、灌溉设施、农产品加工等旱地农业试验、科研,校地联合将走出一条发展绿色高效循环农业之路,不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特色农业:“洋学生”在榆中学习种百合

近年来,兰州榆中县围绕规模拓展、种业振兴、质量监管、品牌打造等有效措施,成功打造了两大百合产业基地,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兰州百合”产业已成为主产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朝阳”产业。

在榆中县金崖镇高沿坪社区的百合组培实验室内,“洋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观察着百合脱毒苗,他们没有见过百合,对百合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当农技中心的专家金军民向他们介绍百合是高品质的食材和药材,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时,“洋学生”也有了在自己的国家种百合的想法。

“如果有机会我要把百合种子带到非洲种一种”,威利拿着土壤检测设备在百合种质资源圃开始检测土样,仔细研究着合适种植百合的土壤条件。在场的人都笑着说百合的国际市场已经打开了。

对于外籍学生来说,学习百合种植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兰州百合”这样的特色农业产业,也可以学习到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留学生与当地的百合种植专家进行互动和交流,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可以促进百合产业的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播,增强国际社会对百合产业的认知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56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