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黄河有了水烟有了青城中国甘肃网

2023/4/9 来源:不详

白癜风的中医治疗 http://m.39.net/pf/a_10971133.html

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

秋日荷花池别有风致

青城古镇

青城书院

城隍庙

青城书院

高氏祠堂

■跟着晚报看黄河

11月4日,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兰州日报社承办,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协办的“黄河之滨也很美”全国书法美术摄影视频及文学作品大赛正式启动。作为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州晚报派出记者前往西固三江口景区、河口古镇、皋兰黄河奇峡、什川梨园、榆中青城古镇等多处黄河兰州段的知名景点,探访美景和人文,以“跟着晚报看黄河”的系列报道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呈现“黄河之滨也很美”。今天,兰州晚报记者走进第二站——榆中青城镇。

青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水旱码头,唐宋元明时期的边塞军事重镇,也是黄土高原上稀有的鱼米之乡、水烟之乡,被誉为“黄河千年古镇”。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沉淀,青城已形成了独特的水烟文化、科举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及饮食文化等特色文化。青城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十佳最美风情小镇。

这里有最厚重的古镇文化

从兰州前往青城,一般有两条路线。一条从榆中县经北山地区抵达,另一条则是大家惯常选择的路线,经白银市抵达。11月1日,本报记者驱车经过白银东、白银区,后经过一座黄河桥,便来到兰州的东大门——榆中青城镇。在前往镇政府的路上,千亩稻田、荷花池、百年梨园等一个个丰富、饱满的业态映入眼帘,甚至还有当地村民在池塘挖藕。虽已是深秋,但到处都呈现出一幅水乡图景。

黄河从青城流出兰州市,这里也是兰州历史文化最为厚重的古镇之一。

不同于其他景区,厚重的文化是青城古镇的精髓所在,了解青城,就得从了解青城古城开始。根据采访诉求,41岁的导游顾炳梅早已在镇政府所在地罗家大院等待。

“我们青城的历史、文化、古建筑丰富而且内涵深,今天我用讲解的形式介绍给大家。”顾炳梅有7年讲解经验,对于推介故乡,她从来都是自信满满。

城隍庙占地平方米,通常是游客参观的第一个景点,也是青城古镇历史最为久远的古遗存。保存至今的献殿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公元年到年),殿后还有植于清雍正二年的古柏,而立在庙门口的一对口中有辔头、造型独特的狮子则刻于乾隆二十六年。

青城书院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公元年),是当时兰州地区的六大书院之一,至今仍然保存着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教室。在清代,青城先后培养出了十大进士和数百名举人。如果说书院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就可想而知青城的文化底蕴。

等到了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公元年)的高家祠堂,便有来自高氏后人的清脆歌声响了起来,格外引人入胜。

“我当时还在上小学,村上选唱秦腔的标准是看谁能唱好青藏高原的高音。选上之后就唱了一两年秦腔,等到初一就开始学习青城小调。学会之后,过年过节经常登台唱小调。”高海燕高中毕业,如今是祠堂的售票员,平时会给爱听小调的游客唱一段。采访当天,高海燕说唱就唱了起来,相比秦腔的豪迈,青城小调显得婉转、悦耳。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城小调由高海燕们坚守着,城隍出府、柴山、英雄武鼓、剪纸、刺绣也有不少人热衷而传承着,而今年30岁的李思瑶则“经营着”面塑工艺。“思瑶工艺”馆开在古镇上,里面陈列了人物、花鸟鱼虫、走兽等多个类别的数十种面塑。将糯米粉、白面粉和适量蜂蜜、甘油、防腐剂和在一起揉均匀,放进锅内蒸半小时至熟,加上颜色,揉成彩色面团,便能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而作为传统与时尚巧妙结合的工艺产品,面塑备受游客青睐。李思瑶由于从小受到父辈熏陶,喜欢面塑、剪纸、画画,尤其对面塑情有独钟,便在工作之余于年学习起面塑来,年在古镇开了面塑工艺馆。

在古镇穿梭,不仅有干净整洁的街道惹人流连,有既不同于兰州方言、也不是榆中口音的古镇乡音耐人寻味,更有楹联长廊古诗词里的青城意蕴扑面而来,也有几乎所有大门前安置的两个石鼓热情倾诉,还有一位位慈祥的高龄老人晒着太阳送来满目的祝福。

长寿是古镇的另一个秘诀。由于黄河的滋养,青城镇80岁至89岁的高龄老人有人,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28人,这里甚至有一个村叫“长寿村”。而走进碑林,更有独特景观令记者驻足。有一块古碑尤其引人瞩目——学生给去世后的老师立碑,这堪称尊师重教的典范。

此外,古镇还有始建于乾隆十六年(公元年)的二龙山戏楼等多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古镇扩展至整个青城,文化元素更是丰厚而细腻。青城镇现存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民居四合院建筑49院,其中明代民居建筑1座,其余大部分是清代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及民国时期修建的,主要分布在青城、城河、新民、瓦窑等村,其规模宏大,做工精美,古朴典雅,风格多样,为甘肃省内最集中、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值得一提的是,在民居院内、道路甬道以及屋内护壁上用石子堆码成各种图案,体现出了一种精制的美感。年,青城古民居群落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在青城,一个个穿越时空的传奇故事和神秘密码仿佛就浸透在空气中,等待你的探索。

青城的兴盛源于黄河

青城之所以有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源于黄河。有了黄河,青城水烟才得以兴旺。

青城是水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水烟之乡”。明末清初,青城人就发明了水烟,水烟业的兴起推动了古青城加工业、运输业、商业及教育、文化、建筑业的发展。鼎盛时期,青城水烟除了黄烟外,还有青烟、棉烟和麻烟,大小烟坊多达余家,从业人员上万人。

周家的“宏新源”字号便是其中有名的一家。“我们周家是从乾隆年间开始做水烟,延续了5年,在我太爷时断了。因为我太爷走了仕途,是光绪年间的进士,是左宗棠的师爷,后在山西兴县任县令。之后,我爷爷和我父亲也都没做,到我的时候又重新做起了水烟。我们家族的‘广东红’水烟品牌在东南沿海是‘驰名商标’。

新中国成立后,镇上开起了水烟厂。”周建学今年71岁,曾任青城水烟厂厂长。

周建学说:“我们都是在黄河边长大的,黄河养育了我们多少代人,培养了青城人能干、吃苦、忠厚的性格。我们家有2亩地就在黄河中央的岛上,4个生产队的很多地也都在岛上,农忙时大家都是坐着羊皮筏子去地里干活,丰收后麦子也都是通过筏子运到岸边。我们的水烟也是通过羊皮筏子经黄河水路运到包头,然后路运到北京、天津,再通过大运河运到东南沿海。当时一个筏子只能运一两千斤,我们每次发2万斤水烟,就得把10个羊皮筏子连在一起运。”

随着时代发展,纸烟逐渐替代了水烟,曾年销售30多万斤、名噪一时的青城水烟厂在年前关张,水烟及水烟制作技艺甚至只能以雕塑和展品的形式陈列在罗家大院。同时,随着铁路、公路等交通方式的兴起,青城作为丝绸之路水旱码头的交通枢纽逐渐丧失,古镇因此落寞。

但随着现代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青城再次迎来了重生再起的历史性机遇——让文化活起来,让旅游活起来。

采访中,青城镇副镇长刘军总结道:“因为有黄河的天然屏障,青城易守难攻,这是青城古建筑没能遭受战乱保存至今的根本原因。此外,当时的主要交通是水路,所以古镇成了水旱码头,交通发达,把青城水烟运到沿海,又把沿海的丝绸等等运到青城,这样就有了交流,有了交流才有了青城的繁荣。而水烟业能发展起来根源也是有黄河。到现在,青城能种荷花、种水稻、建大规模的设施农业和养殖业,归根结底都是母亲河的滋养。今后,我们要把古镇旅游做活,将古镇文化和水乡文章结合起来,让青城再次成为兰州的后花园。”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根据《青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青城旅游发展将以青城镇区、小河子滩片区、东滩湿地片区、龙头堡片区、五坪农业发展片区五大板块组成,以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观光与度假相结合、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方式,以古镇为核心,黄河为纽带,文化为灵魂,生态为支撑,打造高端主题度假区、军戍文化体验区、乡村湿地休闲区、黄河风情带和生态农业体验区,进而打造天下黄河第一古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鹏伟/文甘霖/图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4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