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我市乡村产业发展
2023/4/15 来源:不详北京湿疹专业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620/9083902.html
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会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做好二者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又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本次“两会”上,张伟文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年,我市坚持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53亿元,多措并举冲刺清零,剩余0.38万贫困人口全部达标退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在中国防贫效率“百高县”排名中,永登县、皋兰县、榆中县分别位列第1位、第13位和第18位。
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我市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初步构建起以现代农业为引领、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为支撑,以五小产业为补充的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乡村产业布局区域化、基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集约化、产品绿色化、营销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促进全市乡村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脱贫攻坚减贫任务全面完成
“‘十三五’时期,各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近40亿元,集中力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永登、榆中、皋兰、七里河4个县区实现脱贫摘帽,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31.7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份成绩来之不易,也让人十分振奋。”参加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人大代表牟业琼如此说。
兰州市在脱贫攻坚中,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群众稳定增收的主渠道,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贫困农户、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落实到户产业扶持项目和资金,形成了高原夏菜、中药材、畜牧业、玫瑰、百合、瓜果等六大产业,其中高原夏菜、百合、玫瑰、中药材已成为兰州农业的重要品牌,有力支撑了贫困地区群众稳定增收。
年皋兰县、七里河区在全省第一批实现脱贫摘帽,年永登县、榆中县又顺利实现脱贫退出。全市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年脱贫退出71个,年脱贫退出个,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退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年的19.16万人减少为年底的0.3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5.88%下降到0.32%。年9月底经市县乡村逐级自下而上验收,全市剩余的0.38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了退出标准,实现了脱贫。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增长了30.93%。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提升
迎着和煦的阳光,走进永登县通远镇青岭村建档立卡户卢玉珠的家,这是一座两层楼的庭院,庭院收拾得干净整洁。窗台和阳台上摆满了花,红的、黄的……
几年前,在土房里住了大半辈子的卢玉珠想都不敢想,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上像城里一样的生活。之前,家里用水都需要去井里挑,挑水来回得半个小时,然后把水存放在窖里。现在,家里通了自来水,随用随取,方便又安全。马路修到了家门口,出趟远门也方便了。说起现在的日子,卢玉珠的笑脸就像花儿一样绽放。
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户,易地搬迁建档立卡群众户人;完成各类农村公路建设项目.2公里,建制村通畅率达到%;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8%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所有行政村实现动力电全覆盖,全市光纤宽带和4G网络覆盖率均达到%,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此外,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无失辍学学生。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保参保率%,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都实现了达标,所有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实现农村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的目标。同时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全市农村低保标准由年的每人每年元提高至年的元,增幅达48.3%,特困供养对象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元,实现应保尽保。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代缴率、发放率均实现%。
走好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新路子
“我觉得脱贫后如何巩固扩大提升这一成果非常重要,脱贫仅仅解决了老百姓‘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下一步要把脱贫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有序衔接,而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发展特色产业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牟业琼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十四五”规划也提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田园综合体等,做精做强高原夏菜、百合、中药材、玫瑰等特色优势产业,新增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3万亩等,这些措施必将激发乡村活力,有效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产业兴旺既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引领乡村振兴的引擎,也是“五位一体”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据了解,今后全市乡村产业将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功能,突出特色,优化结构,以城带乡,融合发展,走好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兰州模式”的新路子,打造三大都市农业产业带:打造由青城至河口、河口至海石湾沿黄河、沿湟水河产业带,重点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自然风光休闲农业、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冷链物流产业;打造国道、、沿线产业带:重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田园综合体、农事体验、观光采摘、电商销售;打造新营、马坡、兴隆山、皋兰山、石佛沟南部二阴山区产业带:重点发展花海观赏、民宿农庄、休闲度假产业;建立六大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建立兰州高原夏菜主导产业集群,以七里河、西固、榆中南部、北部山区为主的百合和永登庄浪河川区为主的玫瑰产业集群,以皋兰什川、黑石川、永登上川、七山等地区为主的白兰瓜、软儿梨、和尚头、七山羊等产业集群,以榆中北部、南部山区和永登西北部山区为主的中药材、马铃薯种薯新兴产业集群,以三县一区干旱山区、平台地为主的种养一体的循环产业集群,以自然景区、美丽乡村、重要交通枢纽、田园农庄为主的“农业+旅游”融合发展产业集群,通过带动特色农业产业,不仅拓宽群众增收致富之路,也实现了乡村振兴弯道超车、转型升级。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目前,我市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成,在全省率先取得实质性进展。乡村生态人居环境明显得到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乡村全面振兴、城乡一体化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如,大部分乡村振兴建设项目趋于同质化、村庄缺少鲜明特色,乡村规划设计水平不高,缺乏科学规划和相应的政策法规。部分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没有进行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村级集体经济、乡村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短板,村民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产业培育难度大、集体经济不够壮大,镇村集体经济薄弱,拉动农村经济较弱,也难以获得有效的产业支撑等。
为此,市政协委员王巧芸建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即认真研究政策,深入基层调查,重点从产业发展、生态文明、乡村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品牌、基层组织建设、文化保护传承、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统筹对策;要突出农业特色,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重点打造高原夏菜绿色长廊,打造玫瑰川、葡萄沟、药材谷、百合村、马铃薯基地、草食畜、猪禽渔、休闲农业的力度,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并扶持龙头企业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延伸加工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持续挖掘利用黄河文化、西部文化与兰州民俗、山水生态、农耕文化、农事体验、特色种植、古村古镇旅游资源的特色魅力和文化内涵,发展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乡村餐饮,给游人带来新鲜感、幸福感;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开展服务惠民活动为依托,大力整合乡村建设各类资源,着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党建、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民政、文体、法律等服务,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任务,有效激发村集体发展的内生动力,盘活村级闲置土地、资产,通过吸引农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培育特色精品产业,打造特色明显的块状经济,推举有能力,懂管理,懂经济的年轻人担任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带头人。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带动集体经济发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董永前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