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联榆中浪街丰富浪街文化联家书家浪街
2023/6/4 来源:不详北京哪间手足癣医院好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50521/
浪街,系全国乡村旅游与民宿工作现场会选地,最近刚刚接受了与会代表以及国家文旅部、甘肃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检阅和首肯。
庚子秋八月末,适逢“国庆”长假,应甘肃旅游智库和浪街之邀,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丶兰州历史文化研究开发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张克复先生,偕同省丶市诗联家丶书法家王传明、杨重琦、张平生丶楊克勤、李建民、杨岩钰等,到浪街考察,为浪街创作、书写楹联、匾额,创意文化景像,丰富浪街文化内涵。
大家察看街市亭台楼阁,登高望远,沿廊观景,临轩题句,亭下小憩,访问店铺、品游览塲馆,盘桓竟日。大家边行边赏,边议边作,现场为多处门楼、廊柱、戏台、闲亭、庙宇及商铺、饭馆等撰写楹联、匾额。浪街即将楼台悬匾,门披楹联;蜿蜒长街,连云店铺,将陡增文气,文光焕采。
是日清晨,秋光灿烂,乘车前往。道省城而东行,过黄河,上高速,经和平、定远,至榆中县城再南行约五公里,气浮岚瑞,陆绝黄尘,陂田苍莽,树隐村舍,一派田园风光。远远望见一座门楼高耸,青砖叠红,门洞正上方高悬“浪街”两个大字匾额。浪街这就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伫步村前新修的亭廊前,倾听张克复先生介绍浪街历史,颇生感慨。
浪街之名,大约始于明代,已逾六百载。据称,浪街村是距今年前新石器时代彩陶遗址,柴家营曾出土马家窑文化彩陶。也是年前秦大将蒙恬斥逐匈奴的古战场。
秦始皇三十三年,大将蒙恬斥逐匈奴,在西距今浪街30公里的黄河南岸,“树榆为塞”建立榆中县;公元年,鲜卑族部落在今浪街东北的苑川河岸边建立了西秦国。宋神宗元丰四年(年),宋朝在今浪街以南七八公里处设立龛谷寨;公元年,龛谷寨升为龛谷县。明清时期,将金县治所迁至浪街以西(即今榆中县城)。
过往的商贾在浪街歇脚,增填补给,浪街据南北茶马古道要冲,遂日益繁华,逐渐发展成一条街道。每逢节日,附近乡民在浪街放炮、迎灯、舞龙,穿行于街巷,当地人称之为“浪街”。
“浪街”之得名,还有一种说法。唐宋年间,斯地颇具德望之乡绅浪员外,兴修水利,兴办私塾,建粥场,资贫助弱,乐善好施,得乡民拥戴。故称此地为浪街,以为颂扬纪念。
这里曾经是吐蕃、宋、金古战场,曾出土宋、金墓葬和精美文物。亦为道教龙门派第十代传人修行处。浪街地处陇右名山——兴隆山东麓,南临榆中八景之一的凉耳山,北接东湾、凤凰山生态园,南望有龛谷峡、唐家峡、徐家峡三个风景区,景色秀美,开发乡村旅游,风光独具。
浪街村口,新修的亭廊,由两座六角形小亭和一段长廊组成。张克复先生顺着亭廊步入,见无楹无匾,显得寂寥无趣。当即提议,此处为浪街第一景,当挂匾悬联。稍加思忖,即为两亭命名为“畅浪亭”、“畅怀亭”,以颜其额,大家一致称赞。并提议大家为两亭各拟楹联。
张克复随即为“畅浪亭”口占楹联曰:
陇上名街谁不浪,榆中胜景我来游。
博得众人一片叫好。接着,王传明先生亦高声为“畅怀亭”吟诵楹联道:
近水远山翻碧浪,新风古韵萃长街。
将“浪街”之名嵌于联尾,大家无不称妙。
杨克勤先生为畅怀亭廊即撰一联:
每有清风邀远客,应无俗事扰澄心。
杨岩钰先生亦为畅怀亭即撰一联:
满巷花荫风弄影;合亭山色月撩人。
众皆称好。
张克复先生向陪同的文旅专家——甘肃旅游智库秘书长高亚芳教授以及浪街村的“火车头”吴永忠书记建议,在这组亭廊前街衢入口处建一座门坊。
杨岩钰先生当即为此作联:
瑞霭呈祥,启肇文明昌运;钟灵毓秀,弘开盛世业基。
张克复先生提议,在街衢转弯绿地塲上,宜安置一尊雕塑,比如将金墓葬出土的飞马或神鹿形象,再现于此,将是何样的气势啊!
沿着宽阔的村道走去,于村中稍高处便是龙王庙。进得庙门,察看正殿、配房、角亭建筑,布局略显局促,但院当中长一树,笔直苍翠,颇显生机。
张克复先生认为,“龙王庙”,代表着百姓对“龙”的崇拜和农耕文化对“风调雨顺”的期盼,建议为庙门题匾:龙王庙。
随即吟出上联:“江山滋浩泽”,一旁的王传明先生随口对上下联:“黎庶沐深恩”。出句之敏,对句之工,令在场者叹服。
杨岩钰先生为龙王庙鼓亭撰联曰:
五风十雨呈祥瑞,万户千家沐秀荣。
杨克勤先生为龙王庙钟亭撰联:
声传上界甘泉涌,法镇嚣尘孽海平。
张克复先生建议为正殿题匾:普降甘霖。并当场指出正殿楹门临时贴上的联句不合规范,经大家集思广益,遂修改为:
圣德参天佑黎庶,甘霖沐野润山川。
浪街城门楼是浪街的制高点。一色青砖筑成,颇有汉唐神韵,城门上方正中已悬挂“浪街”牌匾,“浪街”两字系由榆中籍著名书法家桑作楷先生用行书所提,大方而灵动,颇为城门增色。张克复先生要大家先别急着登城楼,而是从城楼下面感受其雄伟壮观,先为门楼正面作一副长联。大家皆作沉吟思索状。
少顷,张克复先生即兴吟诵出来:
云蒸霞蔚,千祥云集,雨顺风调歌大有;凤翥龙翔,百福骈臻,民安物阜乐丰康。
笔者即刻记录下来,众皆称斯联气势雄壮,对仗工稳,堪称妙联。
拱形城门洞,是进入城内老街的唯一通道,张克复先生对一行人说,门洞两侧砖墙上,最宜镶嵌砖雕,可补上两幅反映“浪街”历史风物的砖雕,增加城门的文化内涵。同时,张克复先生提议,为城门背面题撰一副楹联。
尔后,王传明先生题楹联曰:
遥连龛谷,近倚凤凰,曾是战争要地;春放鲜花,秋收果实,已成富裕新村。
联中“龛谷”,系北宋时浪街南侧古寨名;“凤凰”为浪街北面之凤凰山,今已建成生态园区。
拾阶登上城楼,青砖砌成的观景台上,旌旗猎猎,浪街全景及远近山川尽收眼底。观景台上建有城楼,飞檐斗拱,气象宏伟。楼内塑有伏羲、女娲彩绘雕塑,体现了华夏民族根脉文化。
情醉浪街神韵,回梦唐宋风情。我们行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上,古风扑面,生意盎然。秋阳朗照,静怡舒适。老街两面,店铺鳞次栉比,青堂厦屋,有园林之巧。街中小渠流水潺潺,融融泄泄;野花杂卉,梨槐桧柏,尽山林之态;各色餐馆,风味扑鼻,充盈老家味道。
正是秋光烂漫好时节,小孩大人,熙熙攘攘,游玩吃喝,骑马、冲浪、溜旱冰,一派祥和。步出街外,花覆田畴,蔚然以紫黄;果园馥郁,蓊然以深。树林阴翳,鸟鸣上下;家鸡群欢,孔雀屏开,好一处乡间乐土,令人作江湖之想。
据陪同我们考察行吟的甘肃旅游智库秘书长高亚芳教授介绍:“浪街”以“勾起现代人的乡愁情怀,体验田园生活,乡村度假旅游,呼唤现代人的回家旅途”为载体,分为三条记忆老街,分别是:一条特色小吃街,品味老家风味;一条民俗文化街,传承农耕文化;一条乡土购物风情街,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
老家·浪街”民俗旅游特色小吃街聚集全国各地的美味,吃完浪街,就等于吃完了全国。除此之外,诺大的文化广场,是村民的大舞台。呼吸着田园的清新空气,听一段西北人粗犷的吼秦腔,感受西北的生活风情。
老街上尽是各色餐馆,店铺牌匾古朴,旗帘在望。在一家“洋芋搅团”店前,店家抡木锤在大木槽中砸洋芋搅团的造型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张克复先生说:“这个店最好作一副联,就由平生来吧。”提起洋芋,不由人联想起“苦瘠甲天下”的陇中,在最困难的年月,洋芋不知救活了多少人的生命啊。
如今,陇中洋芋以其面饱沙甜著称,被赞美为“全球通”。观察着被大木锤反复砸得像一团云絮样的洋芋泥,想象盛在碗里洁白透亮如玉的质地,调上辣、醋、卤汁,该是多么天然爽口。
于是笔者脑海中浮现出一联:
锤出白云真美味,盛来脂玉贵天然。
大家都觉得不错,形象生动,不落俗套。张克复先生更是称赞有加。我觉得是恰巧碰端了而已。
张克复先生还为一面馆撰联:
削拉擀揪,柔和可口;香甜酸辣,老少称心。
这副联具体生动地描画出了各类面食的制作特征,以及风味特色,堪称佳构。
最使人称赞的,是王传明先生为“破皮袄土豆丝”饭馆吟出的楹联:
暖身最是破皮袄,到老难忘土豆丝。
十四个字,将该店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榆中小吃“破皮袄”,是甘肃乃至西部地区三宝(莜麦、土豆、破皮袄)之一;如今,因其风味独特,不只是农家人喜欢吃,就连五星级酒店也少不了它。
“破皮袄”能够登上大雅之堂,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它蕴含的文化积淀。“破皮袄”又名烫面饼子。先用开水和面,和好后把面分成几个小面团,抹上油,卷成卷状,排成行,放在一边。平底锅烧热后,拿过一个小面团,贴着案板按扁,擀开成饼状,不厚不薄。这时,在锅底均匀抹油,下面饼,盖上锅盖。听见水汽滴在锅里噼啪作响时,打开锅盖,用铲翻饼,这时面饼上有斑斑点点的硬皮就说明火候恰到好处,等另外一面也差不多时,就可以出锅了。
看着金黄焦脆的煎饼使人馋涎欲滴,但这时还不能吃,最关键的一步决定着煎饼的美味。那就是揉,刚出锅的煎饼挺括,乘热用双手揉捏后,散开成条块状,似一团破碎的布片。饼子焦黄的硬皮,薄如蝉翼;入口,脆爽;一嚼,还会有轻微的咯吱声,脆得令牙齿跳舞。不带硬皮的部分柔中带劲,很有嚼头。那种清爽,在一口一口地咀嚼中散发出来,味蕾亦顿时被美感包裹了起来。
“破皮袄”是谁发明创造出来的至今无人知晓,究竟流传了几个朝代没人能说清楚。但食者始终崇敬、感谢这位发明了“破皮袄”的少妇或奶奶。“破皮袄”的形体从古至今一直未变,让现代人了解到了我们祖先的食之真味,给一代代子孙们留下了永恒不变的口福。王传明先生此联,无疑会使“破皮袄”、“土豆丝”活色生香,久久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美食街热闹祥和,人流熙熙攘攘,大人小孩无不被各色美食吸引。那扑鼻的风味,充盈老家味道,展现着人间烟火。
张克复先生为一饭馆联曰:
饭香可口,坐下品尝一顿;酒冽称心,进来喝上三杯。
在老家大院前,勾起了杨重琦先生的情思,即诵佳联:
老家惊见街心出,龛谷知从浪下来。
众人叫好。
杨岩钰先生跟着为小吃街作一联:
高屋啭莺闻柳浪,小桥流水唱花街。
笔者不禁心动,为小吃街赋联道:
琳琅美食垂青眼,喧闹市声应好风。
步出老街,转向北继续走,来到两座夯土墙院落,这两座夯土墙院落分别始建于民国初年和上世纪五十年代,从它们身上,游客可以寻找到历史的痕迹。它们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的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仿佛在以倔强的精神向世人展示着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夯土墙院落旁边是一条由石磨盘铺成的林荫小道,蜿蜒向前。踩着石磨盘,穿过林荫小道,我们来到民俗文化演艺广场。为方便游客在游玩途中小憩,广场上建有凉亭长廊。凉亭长廊采用古木搭建,从东、西、北三面对广场呈环绕状。长廊顶部绘有“新二十四孝图”,展示的榆中好人好事,讲述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体现着榆中劳动人民的纯朴与善良。
民俗演艺广场的北边,是一个集合了户外滑冰场、滑雪场、跑马场、狩猎场以及大型彩虹滑道和大型熊造型滑滑梯等娱乐项目的大型游乐园。在这里,游客不但可以放松心情、体验快乐,还可以在娱乐游玩的过程中挑战极限,实现自我。
广场南侧坐落着民俗文化演艺舞台,坐在北侧长廊上,听一段西北人粗犷的吼秦腔,感受西北浓郁的乡土文化风情,真真快活的享受。诺大的文化广场,是村民的大舞台,舞台上会生动形象地表演着当地民俗文化,如扭秧歌、唱大戏、吼秦腔、舞狮子、扭秧歌等。
张克复先生即兴为戏台吟联:
善恶忠奸,铁板铜琶传故事,哀愁喜怒,红男绿女动真情。
王传明先生亦为戏台侧面凉亭撰楹联:
冷眼旁观,饱赏无穷好戏;扪心自问,还存多少良知?
广场北侧长廊,犹如一条卧龙,在广场北边形成围屏。坐在廊下茶座上,品茗、听戏,谈古论今,闲话桑麻,庄户人至乐也。平日的广场上,男女老少,健身舞、太极拳,健康活泼。陪同的吴书记招呼大家在廊下茶座上休息喝茶。张克复先生提议大家为这条长廊的楹柱作联。
杨重琦先生撰长廊联两幅:
其一:
一川美景烟無影,四面青山露有香。
其二:
乡愁勾晓月,细雨浸烟峦。
笔者撰广场长廊联两幅:
其一:
满园芳卉承兴旺,万树秋棠兆小康。
其二:
康庄浪街名声远,快乐老家风味浓。
杨岩钰先生撰长廊联四幅
其一:
田园汲井邀明月,屋舍炊烟散晚风。
其二:
山横眉黛水犹绿,日射脸霞楼映红。
杨克勤先生为广场长亭撰联道:
漫赏人中景,闲翻卷外书。
再向前延伸,可以看到远处的跑马场、狩猎场、彩虹滑道,走过核桃林、杏树林、多肉植物园、以及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一条条纵横交错的乡村小巷,一片片整齐划一的庄稼地,一幅自然纯朴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仰望纯净湛蓝的天空,心随悠悠白云,坐听潺潺水声。
北面凤凰岭,成为浪街一条天然屏带。借助深厚的黄土层,规划建设72孔窑洞康养民宿群,命名“黄河驿·梦园”。主人带我们来到一期梦园的四孔三宅窑洞,优美的庭院,良好的采光,窑洞内宽阔雅致的空间布局,舒适而阔气的生活设施,完全颠覆了我们对窑洞建筑的概念。
三孔窑洞以周边山水名胜取名为凤凰轩、栖云斋、兴隆居,其雅致的名称完全名实相副。宽阔明亮的窑洞书画室内,面对阔绰画案,四溢的墨香,张克复、杨重琦、张平生、李建民、王传明等书家雅兴陡增,纷纷挥毫。所作楹联,分由各位书写而后刻挂。
正如王传明先生的联句:“冬暖夏凉接地气,风清月朗看山岚”,“黄土窑洞,宝地安床,随庄梦蝶;洞天面壁,得道成仙。”在这里感受宁静,远离嚣尘,俯仰林泉,适以养生治性,燕游之乐,不求而足,怎不令人向往呢。(张平生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