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躬身实干促振兴勾勒农业强省路线图
2023/10/7 来源:不详距离开春还有一段时间,甘肃酒泉肃州区的粮农们早早聚在一起,商议今年的种粮计划。在银达镇关明村,种植大户张银召集大伙儿谋划春耕备耕工作:“去年是个丰收年,今年咱们一定要鼓足干劲,继续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只有土地增产增收了,咱们农民才能致富。”年,甘肃省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为全省稳物价、稳预期、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经过多年接续努力,甘肃省“三农”工作重心已经发生历史性转移,农业产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窗口期,乡村建设进入加快补齐短板的机遇期,城镇乡村进入协同融合发展的突破期。甘肃持续夯实“三农”基石,聚焦“守底线”“土特产”“能致富”“现代化”“增活力”“强保证”,向着建设农业强省的奋斗目标大步迈进。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夯实粮食安全基本盘
甘肃山丹马场燕麦喜获丰收。王超摄
年,甘肃省粮食种植面积.7万亩,较上年增加34.57万亩,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全省粮食总产量万吨,较上年增加33.5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作为全国夏粮生产贡献突出的15个省份之一和全年粮食油料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21个省份之一,甘肃获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
偏居我国西北,自然禀赋较差,能交出这样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对于甘肃来说实属不易。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逐级签订稳定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分季节、分作物推进粮食生产工作,重农抓粮的良好氛围在陇原大地日益浓厚。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藏粮于地。年甘肃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8万亩,复耕复垦撂荒地万亩,其中复垦种植粮食作物50.2万亩。
夯实基础确保丰收,要藏粮于技。年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5万亩,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万亩;全省小麦机械化率首次突破90%,小麦玉米机收减损1.35亿斤。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甘肃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去年全省玉米制种面积.6万亩,产种6.5亿公斤,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用脱毒的试管苗移栽或扦插最初产生的种薯)13亿粒。
年,甘肃省落实中央和省级支持粮食生产的财政资金55亿元,市县财政投入春小麦扩种等补助资金万元,主要粮食作物农业保险承保覆盖率达到38%,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对冲了农资价格上涨影响,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粮食丰收的同时,“菜篮子”产品也实现了稳产保供。年,甘肃省新增生猪存栏万头,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1.19%、9.87%和35.05%;蔬菜播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供应充足,为疫情期间农产品保供稳价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赋能壮大产业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生长中的马铃薯原原种。曹小成摄
寒冬时节,在平凉市庄浪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温室里一排排、一床床马铃薯种苗长势喜人,阵阵喷雾将营养液喷洒在马铃薯根系,一株株马铃薯原原种洗上了“营养澡”。
近两年,庄浪县引进马铃薯“雾培法”生产技术,并对相关设备及其配套技术进行了升级改造,深度融合物联网、自动控制、云计算等智慧农业设施,通过环境因子的人工调控,形成了第二代雾培技术体系。
科技特派员贺晓霞带领团队通过营养液改良等技术措施,使庄薯3号等品种单株结薯数由1.5粒提高到40粒以上,大幅度提高了原种产量,并将生产周期由“一年一茬”改为“一年二茬”和“一年三茬”,实现了微型薯自动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周年生产模式。
“我们已经培育了2家企业发展成为马铃薯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年可加工鲜薯40万吨,生产淀粉6.5万吨,马铃薯制品吨,实现产值2.3亿元,吸纳务工就业多人。”庄浪县农技中心副主任马旭升说。
数据显示,年甘肃省新增引培农业龙头企业家,新增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46家,新创建县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家,“五有”合作社达到5.13万家,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产业集群1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乡村振兴示范县3个,1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认定并给予奖补,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8∶1。
时值隆冬,兰州市榆中县康源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大棚内绿意盎然。油菜、番茄等蔬菜长势喜人,工作人员有的忙着卸菜苗,有的忙着插种植皿。
“我家就在附近,趁农闲时间出来打工,主要负责水培基地蔬菜种植和管护,现在是农闲人不闲,还增加了不少收入。”工作人员张红兰一边忙碌一边说。
“我们是一家集高原夏菜种植、收购加工、冷链配送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目前已带动农户余户,日供应量达30万吨以上。”合作社负责人谈应勇说,“春节将至,我们承担着保供任务,全力保障兰州人民的‘菜篮子’,让市民度过一个祥和欢乐的春节,也让农民增收。”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群众要致富,产业是支柱。前不久举行的甘肃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聚焦“土特产”,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坚持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持续壮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深化农村基层治理共建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甘州区甘浚镇速展村。甘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锣鼓一敲笑开颜,我们四人站台前,宣传党的二十大,说说我们的好生活……”近日,在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速展村的孝德文化广场上,村里戏曲爱好者们自编自演的以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句半”正在上演,抑扬顿挫的曲韵和通俗易懂的唱词引来现场群众阵阵叫好。
“这几年村里变化特别大,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收入也越来越高,我们想把村里的好光景记录下来,继续为美好生活努力打拼!”参与演出的村民李文强满心喜悦。
“我们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建设和壮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极,依托紧邻张掖七彩丹霞大景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文旅、餐饮、民宿为主导的第三产业。”速展村党支部书记王鑫说。
速展村建成了集“吃喝游乐享住”为一体的特色街区,还在同步发展“民宿+采摘+餐饮”业态,建成套民宿房屋和56套特色民宿及相关配套设施,通过举办篝火晚会等活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吸引游客留下来、住下来、玩起来。
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让农民在农村基本过上现代生活,是甘肃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目标。甘肃制定《甘肃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全力推进以8大行动和7大工程为重点的乡村建设,深化“”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年建成了50个省级示范乡(镇),新建个省级示范村。
甘肃将加快“多规合一”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解决农村群众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