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榆中

2022/8/22 来源:不详

为新少先队员戴红领巾

制作手工

家校共育

快乐的童年

上美术课

花式篮球

健身操展示

9月的榆中,硕果累累、丹墨悠香!让每所学校都焕发青春,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人民的理想和夙愿。近年来,榆中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投入筑根基、补训结合强师资、因地制宜推特色,全县教育事业均衡、快速、健康发展,各中小学校师生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今年,全县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一批上线人,本科二批上线人,本科一批、二批上线率整体提升;理科成绩最高分,列全省第名,文科成绩最高分,列全省第54名。“全面改薄”提前完成了省教育厅“过九成”的目标任务,全县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投资万元,用于新建桑园子学校教学楼、恩玲中学学生宿舍楼等5个重点建设项目,建设面积平方米。投资3.7亿元,改善了中连川小学等所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县域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谱写新篇章,榆中县委、县政府跑出的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加”速度让56万榆中人深切感受到了时代的伟大!

“榆中教育水平一直走在全省第一方阵,当前,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我县要向‘优质’‘均衡’‘特色’三个方面发力。”榆中县委主要领导说,“优质”就是要解决教育水平的问题;“均衡”就是要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特色”就是要解决教育品牌的问题。具体要做到科学监测分析,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优增量,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调存量,提升学校硬件水平;提质量,继续推广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教育资源的优质化、均衡化。要重视软件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让教师潜心育人。要积极共建共享,推进教育多元发展。吸引社会力量办学,规范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推进教育国际化,满足城市国际化发展需要;促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要发展职业教育,打响榆中职教品牌。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擦亮“中国职教名城”城市名片。要加强校园安全,确保教育安全稳定。把隐患当事故、加强排查整治,同时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杨贵智

深化改革优先发展教育水平跨越提升教学质量

改革,是新时代永恒的话题,也是榆中教育进步的灵魂。

榆中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关于大力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做到了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工作优先安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议案优先办理。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头履行兴教党政主体责任,经常调研和督查教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人大、政协定期不定期视察学校、调研教育,全力促进教育良好发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却只增不减,一直重点保障、优先解决。教育专项经费得到优先落实,全县教育经费总投入稳步增长,近三年教育经费保持了“三个增长”。教师政策性待遇得到优先落实,及时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上半年共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29万元,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幅提高班主任津贴,按照人均元的标准落实发放,上半年共拨款.82万元,进一步完善了教师激励机制。县城内教育供给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博雅小学、朝阳学校先后建成使用,有力有效缓解了县城内适龄儿童入学难的问题;启动新建教育园区和县第二幼儿园,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积极推进县城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工作,进一步解决县城学前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

在教育优先发展的保障下,全县教育发展按照学前教育重普惠、义务教育促均衡、高中教育抓优质、职业教育强特色的工作思路,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教育发展水平整体提高。

学前教育规范发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进一步推动了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助力脱贫攻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全力落实教育经费、狠抓控辍保学、提升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上新台阶。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宏观调控高中阶段招生,进一步提高了高中教育普及水平,年,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2%;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升了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围绕全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重点打造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等新兴特色专业,使职业教育成为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一组组数字见证着榆中教育的快速发展。年,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2%;今年,全县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一批上线人,本科二批上线人,本科一批、二批上线率整体提升;理科成绩最高分,列全省第名,文科成绩最高分,列全省第54名。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实现了5年连续增长。全县高考实现了新辉煌,向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镇及指定的学校就读,入学率达到%;上半年及时下拨春季学期惠民政策资金:免除学前教育(补助)保教费.61万元,名学生受益;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14万元,名学生受益,免除教科书人,寄宿生生活补贴.64万元,名学生受益;农村义务教育营养餐.84万元,名学生受益;免除高中教育学费83.99万元,名学生受益,发放高中助学金.2万元,2名学生受益。

项目强教基础先行筑牢基石加大投入改善条件

八山半水二亩田”。榆中县是典型的山区县,特殊的地理方位与地质资源环境造成山区校规模小、布局分散的格局。“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所,其中山区的小学教学点占四分之一。针对这一格局,我们积极探索‘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县城学校帮扶农村学校’等‘以县为主’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新模式,大力推广一体化办学模式。”与记者交谈,榆中县教育局局长白成虎的眼中充满坚定。

整洁的校园,崭新的教学楼,明亮的教室,宽带入校,图书室、实验室等功能教室一应俱全,电脑、触控一体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样样具备,你很难相信,这是一个距县城70公里的农村小学,这里是榆中县中连川小学。其实,截至目前,榆中县无论是山区还是川区,教学条件已完全达到了高标准建设。“如今,在全榆中的山间乡村,人们看到最漂亮、最坚固、最安全的建筑就是学校教学楼。”白成虎笑着说。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多年来,榆中县在县级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教育投入始终年初预算优先安排,正常拨款优先兑现,年终超收优先追加,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比例均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数据显示,年至年,榆中县共计筹措各种校舍建设资金6.5亿元,新建、改扩建和维修校舍18.94万平方米,对所薄弱学校校舍进行了新建、改扩建和维修加固。也就是说,长期以来,榆中县始终坚持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下大力气改善办学条件。9年,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实现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打下良好基础。“全面改薄”提前完成了省教育厅“过九成”的目标任务,全县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投资万元,用于新建桑园子学校教学楼、恩玲中学学生宿舍楼等5个重点建设项目,建设面积平方米。政府县列为民兴办实事项目积极推进,启动新建教育园区和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实验学校项目,将进一步扩大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投资万元,新建夏官营镇红柳沟村幼儿园等5所幼儿园,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持续改善。投资万元,维修更新一中、恩玲、五中、七中4所学校校舍设备,进一步改善了高中办学条件。

精准施策立足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城乡携手加速共同发展

教育公平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的首要责任。

8月25日是榆中县这个秋季的开学季。来自园子乡的金女士把孩子从老家带到县城如愿上了朝阳学校,她说:“以前县上买房子就是为了让娃在县城上学,现在如愿以偿,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一家人能幸福团聚,享受孩子们的成长时光了。”这个开学季,榆中县南北两山的孩子们上学不再似往年的“拼爹”进好校、掏钱转学校,随着朝阳学校的全面招生,这个九年一贯制学校成了山区孩子们新的学习起点。

近年来,全县上下竭尽全力促进教育公平,以公平促均衡取得了显著成效。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教育精准扶贫深入推进,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控辍保学行动全面开展,实现了贫困学生“零辍学”,彻底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投资3.7亿元,改善了中连川小学等所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县域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坚持扶弱助残,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入学权利,按照“免试、就近”入学原则,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镇及指定的学校就读,入学率达到%;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确保了每一名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安全都有保障;出台《榆中县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有效保障了残疾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县城乡一体化办学稳步提升,“示范校+薄弱校”、联校办学、连片办学等模式,实现了区域内校际间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此外,由于发展条件和历史诸多原因,城市学校教育资源相对优于乡村学校。缩小这种差距,实行城乡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就成为全县统筹城乡教育的必然选择。一是加强农村学校发展。将示范性高中对口招生指标提高到60%,支持农村学校发展,促进农村学校提高质量;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大力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有效遏制了县城大班额。二是积极实行城乡教师交流。一方面交流的农村教师在县城学校观摩学习,另一方面县城优秀教师带动农村教师提高发展,促进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扶助薄弱学校,促进共同发展。在巩固提高县一中、恩玲中学、六中、九中、文成小学、一悟小学等省、市级示范性学校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安排一所示范性学校对口扶持两所薄弱农村学校,利用办学理念、经费、师资、管理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指导帮助、辐射带动农村学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学校均衡发展。四是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榜样示范作用,近三年大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30次,受益教师达多人次,送教下乡活动为农村学校送去了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课改信息,有力地促进城乡交流、一体发展。

提升内涵抓好队伍激发活力

提升素质名师遍校

榆中六中是榆中县乃至兰州市一所名校,多年来,该校形成的“师徒结对”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行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该校师徒结对由分管教学校长负责,教研室实施常规管理,年级组配合开展活动。对师徒结对工作制定目标考核,强化管理、考核与评价。还有像榆中恩玲中学,学校通过白军志名校长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有,“三名”工程初具规模。化学、英语二级名师工作已取得骄人成绩。名校精准托管农村学校、名师辐射带动青年老师,榆中县教育事业通过锤炼广大青年教师严谨治学、潜心教学的职业操守,源源不断的培育榆中教育的生力军。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榆中县委、县政府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从制度上完善了队伍建设保障体系。一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继续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逐步推行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制度,切实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教师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五师四有”主题活动,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引导广大教师追求道德高线、严守从教底线,引导广大教师强化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的自律意识,争做道德高尚、治学严谨、作风正派的先进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和表率。三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严把教师入口关,落实教师准入制度,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特岗教师招聘等工作,近三年新招聘教师名,有效缓解了中小学教师短缺现象。四是强化教师素质提升,大力实施“国培省培”“三计划两工程”等项目,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助力教师培训,目前,已遴选组织教师8人次参加了各级各类30个项目的培训,全面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讲、挂靠名校培训、城乡交流帮带”等形式,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精心实施名师培育计划,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传帮带作用,带动教师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全面提升。五是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认真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严格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引导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尤其对于偏远山区教师,在职称晋升、评优选先、待遇落实等方面优先考虑、优先支持,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六是坚持奖励优秀教师,争取社会各界捐助,设立“亨威”教育基金,每年拿出30万元用于表彰奖励在教育教学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中小学优秀教师,引导教师立足本职、潜心做事、提升自我。县委县政府隆重表彰了一批优秀教师,并对在乡村从教1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鼓励他们继续发扬无私奉献、守职尽责的精神,为发展全县农村教育再立新功。

激发活力特色教育点亮梦想

品牌影响不断彰显

一校一品,百花齐放,是榆中教育的一大特点。从榆中师范“一班一特色”特色班级创建和班极文化展评活动、“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培训,到博雅小学的“打造慧生课程乐享多元发展”;从中连川小学自创的“足球梦”,到一悟小学的“阳光大课间”……榆中县的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办学理念。内画小组,古筝课堂,足球特训……榆中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校里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一是县委、县政府出台《榆中县推进足球改革大力实施足球强县战略实施方案》,大力实施足球强县战略,推动校园足球蓬勃发展。二是筹资万元,建成个足球场,在甘肃省第一个实现了完全小学以上人工草坪足球场全覆盖。三是开展足球比赛,推动校园足球快速发展,成功举办了“麦斯力杯”9年甘肃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来自全省14个市州的余名校园足球教练员、运动员参加了活动,20多家中央、省市县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赢得了所有参赛人员的一致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县级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历经五年,赛事举办愈发规范与成熟,已成为推动落实足球进校园活动的重大举措。四是央视多次专题报道榆中大山深处的校园足球。中连川小学位于海拔多米的榆中大山深处,但是艰苦的环境,阻挡不了榆中孩子对足球的热爱和执着。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鞠萍姐姐、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邵圣懿、央视《天气预报》主持人冯殊、央视少儿频道《大风车》主持人赵一天、央视少儿频道《智慧树》主持人毛毛虫等来到学校参加足球爱心活动,央视《新闻联播》、少儿频道、体育频道等多次专题报道了中连川小学足球队。中连川小学山区边远地区足球训练发展的经验,正在全县广泛推广并取得显著成效。

五是打造多元的校园足球文化。各学校将校园足球运动融入阳光体育运动、课外活动、大课间等日常教育活动中,通过竞赛、游戏、趣味活动等形式,开展以足球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让足球运动融入学生生活,扎根校园。积极组建学生足球社团,发挥学生社团在课外锻炼中的促进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13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