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骆驼去上学兰州大学新生妈妈都快哭了
2023/4/20 来源:不详这是纵相新闻开学季策划的第4篇内容
“夏官营镇立大学,中国最野的大学。”不走近这里的学生,你永远不知道这个玩笑里的意味,是人生无奈,还是青春无悔。
“大一新生刚到校门,就哭着想退学。”不走近这里的老师,你永远不知道这吸睛标题的背后,是善意推广,还是恶蹭热点。
“上学如流放”、“骑着骆驼去上学”、“镇立大学”、“最孤独的大学”……
恶搞的骑骆驼上学图9月3日,正逢兰州大学新生开学,东方网·纵相新闻来到这所“自黑”标签最多的高校,找骆驼、领“骆驼驾驶证”、感受第一批00后“学霸”的精气神。
02:16看校园:骆驼没找到,找到一片“普罗旺斯花海”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真有骑骆驼课程吗?显然没有,接受采访的大二学生这样说:
“从来就没有这个课,兰大也没有骆驼,在这里一年多,我见都没见过骆驼,只在图书馆见过学习的骆驼。”
兰州大学招生办主任孙龙宇老师说:
“骆驼象征着一种负重前行的精神,我们不会要求学生去标榜这种精神,但是不少学生愿意拿它来互相开玩笑。”
在孙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榆中校区唯一的“骆驼”:放置于该校艺术学院楼下的三个骆驼表演道具。
此外,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也有幸见识到了传说中的“骆驼驾驶证”,这份设计得有模有样的“证件”,事实上只是一份不错的校园文化周边。
传说中的“骆驼”只是图书馆里学习者的代称,骆驼证也是校园里就可以买到的周边,就连传说中黄土漫天的画面,在这个季节也成了一种浪漫的想象。
我们看到的榆中校区不仅仅处处绿植,更有草长莺飞的花海。
在西北地区常见的黄土、山地中间,看到如此大片的花海,其实突兀感很强,在一篇描写兰大的热文中,调侃称这片花海“就像成熟男人的卡通袜子一样可爱”。
这种校内校外的鲜明对比,对于网上围观的“吃瓜群众”而言,是段子,但对于路过了黄土戈壁的外省新生而言,却是惊艳。
不止一位在开学前做好了心理准备“接受黄土地考验”的新生表示,到了学校以后反而觉得“其实挺好”。
一位大一新生这样说:
“从市区坐车过来,眼看越走越荒凉,我妈都快看哭了,但是一进校园,就看到一片片全是绿色。”
家长心中的慰藉,不仅仅在于绿意掩映的校园,更在于这份矗立于社会环境之外的宁静。一位新生的父亲这样说:
“物质条件好的高校,我们有太多,但是真正适合学习的地方不多。这里一看就是学习的地方。”
聊大学:“情人坡”难再,学风年年如一
每一所大学都有关于恋爱的传说,兰大的传说更显“苍凉”一些。不知从何时开始,网上就在盛传一组摄自“兰大榆中校区情人坡”的照片,图片中的小情侣,于一片黄山秃草中相互依偎,颇有一番“相伴在天涯”的落魄意味。
然而,据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了解,这个所谓的“情人坡”位于背靠榆中校区的萃英山顶部,事实上已不在兰大的校区范围。
海拔.8米的萃英山,相较于海拔米的校园,并不算高,但是由于处于高原地带,爬到顶峰也并不算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即便花了两个多小时来到山顶,如今也很难再找到网传图片中的“情人坡”了。经过校区有意识的治理与学生社团组织的植树活动,萃英山上已被耐旱植物覆盖。
加上今年甘肃雨水充足,整个山头已看不出图片中的痕迹。记者极力寻找,也只拍到了几张略觉形似的山头。
不再“荒凉”的榆中校区,在学风上,从未让人失望。采访中,听到最频繁的一句话是这样的:
“在这个地方,你除了去图书馆,还有什么好娱乐的?”
话语中带着无奈,也带着一丝“学霸”特有的傲娇。
在与大三学生的接触中,我们也了解到,虽然兰大实行“三年榆中、一年兰州市区”的“3+1”模式,但有不少大四学生仍然选择继续留在榆中,进行研究生备考等。
此事也得到了校区老师的证实,而追其缘由,答案基本一致:
“这边更清静。”
谈西北:“夏官营大学”是段子,一方水土能养学人
由于榆中校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不少兰大学子戏称自己的母校是“夏官营镇立大学”。这是对学校地理位置较偏的自嘲,也造就了不少有关“夏大”的传说。
如今在浏览器检索夏官营,都能看到一条“夏官营大学”的百科目录。而新浪微博“夏官营大学”仍然时有更新。在这个账号信息为“夏官营大学非官方微博”的账号中,有不少关于榆中校区的“段子”,其中就有那篇传遍网络的“神文”——《夏官营大学,中国最野的大学》。
恶搞的“夏大”校徽这篇文章带来的流量效应,让不少自媒体号一次次在开学季将兰大榆中校区推上话题榜顶端。前文中外界关于“骆驼驾驶证”的传闻,不少也是来自这篇文章。
然而,这篇“吐槽文章”结尾的一句话,却被不少媒体有选择地忽略:
“偏僻的西北荒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乏味的娱乐让这里学风更盛。”
学生眼中日渐靓丽的校园,家长眼中的静修之所,在兰大教师眼中,也是滋养兰大精神的根源。
孙龙宇老师这样说:
“兰州集多种地貌于一体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这里独特的人文环境。兰大在这里诞生,并且创造了那么多辉煌,不是没有原因的。而我们培养的院士数量,排名全国前六,也是因为从兰大走出去的优秀学子,身上具备了西北独特的学人气质。正如我们的校训:自强不息,独树一帜。”
采访花絮
在与新生的接触中,我们提出了一些趣味问题,他们给出的答案“不出所料”地让我们齐齐意外。
“手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软件”,除了常见的社交软件外,我们听到的不少答案是“知乎”。
“行李箱里最重要的物品”,不少新生舍弃了手机钱包,回答了“眼镜”。
采访中,我们也见识到了榆中校区的“骆驼驾驶考试须知”设计之煞有介事,“沙丘定点与起步”、“靠边栓骆驼”,以及不少学长口耳相关的“坡道起驼”等,让不少人叹为观止:“不管你信不信,差点我就信了。”
关于兰大地理位置的“偏”,兰大一位在读研究生学姐的话很有意思:地方偏,人心却踏实,有人说兰大是学生谈恋爱结婚率最高的大学,我信的。
记者手记
从兰州中川机场前往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乘出租车需要两个小时车程。
从榆中校区前往兰州市区校本部,乘校园巴士,算上晚高峰堵车的时间,我们花了一个小时。
如果单以路程时间论,相较于不少位于城市远郊的“大学城”,榆中校区算不上多么“突出”。只不过,西北“天蓝云白土黄地更宽”的特有风貌,增加了路途的荒凉感。
采访空暇,我们也走访了校区外围,校门口的街道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虽然说不上“高档”,但尚算齐全。只不过,和不少娱乐设施齐全的大学城相比,这里显得不够“高大上”。
而当我们提出外界的种种疑问时,家长与不少师生的反应,让我们不由恍然:
对大学,我们是不是理解错了什么?
什么时候开始,大学周围必须娱乐设施齐全,大学城必须“标配”灯红酒绿?
我们“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是合理的大学生活吗?
或许,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最难的不是培养出多少名流,而是保持住自己“独树一帜”的学风,最容易的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任浅薄之风将最初的历史食粮消磨殆尽。
东方网·纵相新闻年开学季报道,至此将告一段落,为各位新生送上开学祝福的同时,我们也由衷希望,地理的别致、校园的富丽、学生的俊美,最后都能沉淀为中国高校建设的精神内涵,风流独具,各领风骚。
来源:东方网·纵相新闻
作者:宋祖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