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榆中县积极推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2022/10/16 来源:不详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张永琰记者王斌报道在甘肃兰州榆中县的田间地头,无论是播种、生长的时候,还是采收、出售的时候,总能看到一些农业技术人才针对榆中县各乡镇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各种作物的生长环境对种植户进行环境调控、平衡施肥、病虫防治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现场解答农户提出的疑问,为农户提供零距离、全方位的农技指导。
今年以来,兰州榆中县农业农村局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要求,抓住“人才”这个关键,以“冬春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各类农业科学技术宣传”为工作主线,不断加大农业农村各类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突出示范带动,培养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榆中县共投入培训经费万元,其中高素质农民培育经费万元、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培训经费40万元。在全县农业系统中遴选技术过硬、授课经验丰富的80名农技骨干参与培训工作。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5场次培训,培训农民0.万人次。
配合省农广校、市人才办、农委、农广校以及县委组织部,积极组织蔬菜、中药材、马铃薯、畜牧养殖等相关产业合作社骨干人才近人,分别接受更专业系统的教育培训,将他们逐步培育成为各个行业中的专业技术骨干。
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与乡村振兴带头人等项目,并与央视频积极合作,开展各类农业技术直播授课等活动,线上浏览量达到23余万人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82余万份。
注重平台搭建,激活人才成长的“内动力”
为全面展示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现全国蔬菜行业发展新趋势、新技术、新成果,中国·兰州(榆中)高原夏菜新品博览会于7月29日上午在榆中县高崖镇李家磨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兰州江湾兴隆博览园”开幕。榆中县累计认定无公害蔬菜产地67万亩,认证“三品一标”个,已成为全国“北菜南运”“西菜东调”三大主产基地之一。
9月28日,榆中县年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乡村旅游节“庆丰收·感党恩”主题活动在榆中县车道岭丝绸古道田园综合体举行。活动中,举行了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美食品鉴等多项文化旅游体验活动,各企业带来了蔬菜、核桃、葡萄等特色农产品,让人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
榆中县联合27家从事百合种植、加工、销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打造了榆中县兰州百合产业化联盟,共有余户农户在百合产业化联盟及27家百合农业龙头企业及合作社的带动下,通过发展百合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建成百合标准园2个,百合储藏库11家,库容量吨,百合真空包装生产线3条,年生产能力0吨以上。注册商标5个,认证绿色食品基地0亩。百合种植总面积6.9万亩,总产量2.3万吨,实现总产值2亿元。
高原夏菜新品博览会属顺利召开、农民丰收节的农产品展示、百合产业的快速发展,既为榆中县农村发展输送了技能人才力量,也为技能人才快速成长搭建平台。
整合人才队伍,打通服务群众的“快车道”
通过科技三下乡、扶贫日、科技宣传周、农机安全大检查、新时代文明实践农业志愿服务、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等形式指导农民24.万人次。
榆中县马坡乡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乡土人才便民站”,印发“便民服务连心卡”,根据农户需求,引导乡土人才与农结成帮扶对子,采取电话问诊、上门会诊、定期坐诊等方式,助推群众增收致富。引导乡土人才牵头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把“人才+合作社+群众”发展模式,往深处做,见实效抓。依靠乡土人才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支持,依托合作社促进产业发展,吸收辖区“半劳力”“弱劳力”“闲散劳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榆中县上花岔乡推行“乡土人才+合作社+农户”模式,从资金、技术、场地选址上给予政策倾斜,引导乡土人才带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家庭农场9个,引进龙头企业2个,辐射带动余人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人均年增收1.2万元。采取“1+5+N”的帮带模式,即1名乡土人才至少带动5户贫困群众学会N种种植技巧,将种地种出技术、种成产业、种出亮点、种出特色,打造市场美誉度高、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上花农产品品牌。
据了解,今年以来,榆中县依托乡村产业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农业生产稳中求进。高原夏菜、百合、中药材等特色优势农产品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凸显。以榆中为核心区的兰州高原夏菜已成为全国“北菜南运、西菜东调”三大主要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