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艾草致富路中国日报网
2024/12/16 来源:不详盘旋而上的山路绵延不绝,每百米不到,司机的方向盘就要左右旋转,试图去找到更适合过弯的角度,一起一伏的公路伴随着山体的形状一直向东北方向延伸。左侧或是右侧,总是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原野或是梯田。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中连川乡黄蒿湾村就坐落在这样的大山深处。“这里以前都是摔死牛的坡地,直到年才开始梯田改造。”黄蒿湾村第一书记杨贵智说。黄蒿湾村位于榆中北部山区中连川乡东北部,全村2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米,气候干燥,降雨稀少,属典型的干旱山区。在梯田改造期间,通过自己曾经是兰州日报记者的人脉,成功引进了甘肃百草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艾草种植品种试验田摄影:李居正)年5月,已经在榆中县南部山区马坡乡开展陇药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刘孜瀚带领专家团队如约来到黄蒿湾,对这里的草本植物、土壤成份、气候地貌给予了充分的调查研究。最终确定种植高原艾草,并开展建设了黄蒿湾万亩高原艾草产业园。如今,黄蒿湾村艾草的种植面积从年的亩扩展到0亩,而且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业车间体系。叶杆分离车间、出口艾叶加工车间、制绒车间、制条车间及多功能车间在内的所有车间都已经投产,年产值可达万元。杨贵智说,现在扶贫车间有26名工人,建档立卡户有4户。除了在这里打工,贫困户还可以获得产业到户资金分红。例如,某贫困户入股了两万元,那么他每年就会有两千元分红。在打工方面,也根据农户的不同情况分配不同的岗位。种植区一天工作8个小时工资80元,工厂区或是管理岗位一月可以收入元。(等待晾干加工的艾草叶摄影:李居正)黄蒿湾村村民杨学武,就是在艾草产业的带动下脱贫致富的。“没有这个产业我的生活不能想象,以前只能解决温饱,没有余钱。”说起曾经的生活,杨学武如此感叹到。曾经种植洋芋、玉米、豌豆。一年收入一万左右,这还是全家的收入。如今,他已经完全不用种地了,每年可以流转80亩土地,一年下来能收入元。最主要的收入就是给黄蒿湾万亩高原艾草产业园打工,一年便收入四万多。现在,通过异地搬迁和自己的辛勤务工,不但摘掉了自己贫困的帽子,也住上了92平米的楼房,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好。(黄蒿湾村村民杨学武摄影:李居正)通过产业到户资金,甘肃百草公司全县产业到户分红91.5万元。另外黄蒿湾村农民通过土地入股形式实现收入15万,40余名工人在产区务工实现万元工资性收入。甘肃百草公司目前带动6个乡镇,54个行政村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带动贫困户户,其中建档立卡户户。年农户通过三变改革获得分红收入.5万,务工收入万,村集体经济收入万,企业创收余万元。(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