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百合花开铺就群众致富路潇湘
2023/6/23 来源:不详合作社的芹菜丰收了
合作社的百合和土豆
合作社的百合和土豆11月中旬,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堡子村百合综合试验示范推广核心基地,一筐筐刚刚采挖的百合,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洁白。村民李桃英家的30亩地全部使用新技术种植百合,今年百合产量能达到亩产斤。
离七里河区西果园90多公里远的榆中县北山地区园子岔乡青碾村,相似的生长环境让兰州百合也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村民金娇娇自从在合作社上班后,每月都有元工资,加上家里20亩百合地的收入,她家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对于未来,金娇娇有自己的打算:开网店、开直播,让家乡的百合销路更远、更广。
“靠着百合,我们日子越过越好!”在堡子村、青碾村,村民们这样说。一颗百合,为两片土地带来致富生机。
山村小故事折射时代大进程。年,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兰州市举全市之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31.7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实施“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兰州百合、玫瑰、高原夏菜、中药材等一系列特色农业产业都在这场攻坚战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为村民们脱贫致富找到一条条踏踏实实的出路,给未来乡村振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户一策
百合铺就“致富路”
兰州百合作为唯一的食用甜百合,色泽洁白如玉、肉质肥厚香甜,品质闻名天下,已经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了,尤其在七里河区西果园镇,百合品质更佳。
走进百合综合试验示范推广核心基地的大棚,绿油油的百合叶又高又精神,百合又大又甜,品质非常不错。“现在种百合跟以前可不一样,种的株数虽然少了,但产量却增加了。长得大、质量好、独头多,还特别甜。”堡子村村民李桃英一边采挖百合一边喜滋滋地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看到记者来了,她顺手拾起一颗百合,剥去带土的外层让大家品尝,那一丝丝的脆甜沁人心脾。
“基地能提供种球、肥料,李老师能教会我们科学种植技术。以前百合亩产斤左右,现在亩产能达0斤。”李桃英口中的李老师名叫李斌,是七里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研究员、首席专家、甘肃百合专家。他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反复开展百合增产提质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等工作。如今,上岭村、马泉村、平岭村、琅峪村、湖滩村、张家岭等都成为百合种植标准化生产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将打破原始耕种百合模式,加快百合的生长速度,达到增产增收的目标。
说起百合种植技术,平时不善言辞的李斌可是如数家珍。是专家也是党员的他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用他的话说:“想让更多的老百姓通过百合挣钱、致富。”其实,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和李斌一样既是专家又是党员干部的帮扶干部们默默无闻扎根深山、田间,他们如同百合一样,耐得住性子、沉得下身子、厚积而薄发。
脱贫攻坚期间,全市形成了“四包抓”工作机制。许许多多像李斌一样的党员干部逐级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针对群众心中所想、生活所需、发展所盼,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用“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带领群众扎扎实实地干。
如今,堡子村的百合已经连续3年稳步增产,年亩产斤、年亩产斤,年亩产斤,远远超出了传统种植亩均多斤的产量。村民们高兴地说:“照这个产量,一定可以带动更多人致富。”
对兰州百合的明天,对脱贫攻坚的明天,李斌和村民们充满了信心和希望,那一筐筐凝聚着心血、智慧和汗水,破土而出、绿油油的百合鳞片扦插繁殖成功的种球,是他们看得到的明天和希望。
创新模式
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说起榆中北部山区,似乎就是贫困的代名词。园子岔乡位于北山腹地,这里山大沟深地不平,常年干旱不见雨,发展传统产业处处受限。但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让园子岔乡也成为兰州百合生长的另一片优质产地。
“以往,我们没有龙头企业和保鲜设备,园子岔乡的百合主要依靠商贩上门收购,市场价格毫无话语权,百合种植利润逐年下降。”榆中富源百合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滕汉生说。
脱贫攻坚以来,园子岔乡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龙头企业、建设保鲜库、对接市场等方式,建起了“榆中百合联盟”。当小产业有了“大联盟”,威力很快彰显——全乡户人参与百合产业发展,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组织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销售。目前,全乡种植百合超过5万亩,百合年产值超过1.5亿元,建成规模化百合种植合作社12家,建成百合保鲜库12座,总库容超过1.1万吨,发展线下实体经销门店14家,实现线上销售配送范围覆盖全国,累计带动余人顺利脱贫。
“以前种土豆、小麦,加入合作社后开始跟大伙儿一起种百合。”青碾村村民金娇娇告诉记者,如今她家种植了20亩百合,平时还在合作社上班,每月有元的工资,一年下来至少能有10万元的收入。“靠着百合,日子越过越好!”
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作为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这里的百合、高原夏菜、玫瑰、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1.56万亩、84.56万亩、5.97万亩和15.78万亩。同时,注重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成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家,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至少有2个以上合作社。
青碾村党支部书记金爱余,7年前是“金总”“金老板”,如今是全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敢想敢干、敢做善成”是村民们对他的评价。短短的几年时间,金爱余带领青碾村村民们以百合产业为主,用“党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如今,走进榆中县最远的园子岔乡,沿途梯田层叠、百合花香,而青碾村也成了百合“当家”的产业村。“百合让我们村富起来,以前村里的‘穷貌’也要变。”金爱余说。年全村装上了路灯;年翻新社道巷道,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村级文化广场,栽种生态经济林;年、年“厕所革命”,通了自来水……今年,青碾村评为全县“美丽乡村”。
◎关键词
全面脱贫
11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我省最后8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省75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12月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兰州专场新闻发布会。年,我市皋兰县、七里河区在全省第一批实现脱贫摘帽。年,永登县、榆中县又顺利实现脱贫退出。今年9月底,经市县乡村逐级自下而上验收,剩余的0.38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了退出标准,实现了全面脱贫。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杨昕申亮文/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