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建文化地标,实质是在破坏文化中国

2024/1/22 来源:不详

为切实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坚决治理滥建巨型雕像等“文化地标”现象,近期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媒体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项目进行了调查。近日住建部网站对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项目和贵州省独山县水司楼项目进行了通报,要求坚决杜绝滥建“文化地标”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关公义园位于荆州古城东南侧,占地面积达亩,而作为目前全球体量最大的青铜雕像,58米高、吨重的关公雕像则是关公义园的一大亮点,一度被当作“荆州旅游的新地标”。但4年多过去了,游客和市民却不买账,经营惨淡。与惨淡经营相伴的是,关公文化展示中心未经过消防验收营业,且关公雕像基座正在沉降。更有报道指出,关公雕像从一开始就是违建。荆州市城管委曾于年向关公雕像投资建设方下发《关于限期改正关公圣象基座雕像违法建设的函》,责令该单位于年9月30日前予以整改。但发函一年多了,荆旅集团并未向该委反馈整改情况。本身就是违建,而且雕塑基座正在沉降,其中的安全风险不言而喻。等着这座巨无霸雕像的,很可能只有拆除。但一拆固然干净,其中会有多少资源被白白消耗?与荆州关公雕像相比,贵州省独山县水司楼的气魄更为宏伟。水司府堂于年9月开工兴建,总建筑面积平方米,楼高99.9米,进深米,共24层的大型全木质框架榫卯结构建筑,被称为“天下第一水司楼”。该项目对外宣称,建成后有望申报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筑;世界最高水族、布依族、苗族民族元素建筑;世界最大牌楼……当下关公雕像可能只有拆除,水司楼则沦为了烂尾楼,因为独山县每年财政收入不足10个亿,而水司楼的修建已经花费了近2亿元。现在住建部对两地点名进行通报,虽然仅仅只有两例,但已经可以看出,一些地方不顾实际,滥建“文化地标”到了何等疯狂的地步。巨型城市雕塑要拆,花费近2亿元的水司楼烂尾,当然不能以一句简单的“交了学费”敷衍过去,必须找到症结。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一些地方热衷建造“文化地标”,二是对不顾实际的滥建行为,有没有制衡的力量?文化地标是城市精神的载体,同时又参与着城市文化的塑造。一个有历史积淀的城市,总有几处能代表自己文化的建筑,提到某个地标就会想到某个城市,就像故宫之于北京,中山陵之于南京,杜甫草堂之于成都,雷峰塔之于杭州。文化地标,要么含有历史的韵味,要么具备文化的意义,而且总是与它所在的城市和谐相融。然而当下一些地方建设文化地标却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力求奢华。无论是以“全球最大”为卖点的关公雕像,还是号称“天下第一”的水司楼,建设之初就直奔“全球最大”、“天下第一”的头衔而来,为此而不顾财力甚至也不怕违规,殊不知类似头衔与历史和文化风马牛不相及,又如何有希望成为新的文化地标?不追求历史的韵味,不注意文化的意义,一味在外观的高大上努力,使得一些地方竭尽财力打造的所谓文化地标虽然奢华,却一点儿也不文化。住建部通报即指出,巨型关公雕像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水司楼则破坏了自然景观风貌。显而易见,这样的建筑和它所在城市实际是一种冲突的关系。它们不但不是文化地标,而且根本上是在破坏文化。盲目举债打造水司楼的地方官员已经受到了查处。正如住建部所指出,将建设文化地标当作个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是一些地方不顾实际也要大建文化地标的重要原因。当打造水司楼的地方官员被依法查处而受到千夫所指的时候,更需要思索,一个明显脱离实际的项目为什么会在当地畅通无阻?防范文化地标成为权力美学的产物,重点当然还是要放在对权力滥用的警惕和遏制上。来源:南方都市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68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