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法前人铸今生奇人奇才王得诚
2023/3/21 来源:不详补骨脂素价格 http://m.39.net/pf/a_4344835.html
作为书画名家的王得诚,年出版了《王得诚诗联选》第二集,并不意外。
作为书画名家的王得诚,年出版了《王得诚诗联选》第二集,并不意外。但他出版了一本影视评论辑——《人生应追求更高的价值》,且他的电影评论还曾多次在全省、全国影评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这似乎有点令人匪夷所思。联想到他曾经在《甘肃日报》发表过他作曲的歌曲《祁连山祁连雪》、还能熟练地演奏板胡、二胡等,令大家惊叹:王得诚确实有奇才,是个奇人!
奇人之论王得诚曾发表万言宏论——《中国书法的中和之美》。他认为,书法的“中和之美”,集中蕴含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理念、审美情趣和审美方式。“中和之美”既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和中华文字、中国书法产生、发展与完善的原创理念和动力,又是其审美的最高境界和最高标准。中国书法从萌生、发展到成熟,始终以“中和”的审美情趣创作着“中和”的审美形态。中国书体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发展,尽管形体变化较大,以“中和”为美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形态没有变,贯穿始终,直到今天。
中国书法如何创造“中和之美”?王得诚的理解是,书法家以“中和”之理念与心境创造“中和”之形态。有“中和”之情才能作“中和”之书,中和之书才能表现“中和”之美。书家的“中和”理念与心境,即一种纯洁高尚、朴实无华、宁静淡泊、物我两忘、心如止水的心态和境界。远离功利,不屑虚名、鄙视铜臭,清静无为。书法创作贵在有法。书法通过变化无穷的点线抒发作者的胸臆。是作者心灵的写照,情感的轨迹,是作者文学修养、艺术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与物化形式。
奇人之书王得诚有一首《三谒兰亭感怀》:“乙末仲秋三谒圣,瞻碑拜像继书魂。风华千古存丝绢,文采万年镌墨痕。晋唐风韵开山祖,殇詠精髓立派宗。虎卧龙腾当效法,俯仰天地记视听。”这是王得诚第三次谒瞻兰亭抒怀。几十年来,王得诚认真研读了书法史和大量古今书评,用心临写和研究了真、草、隶、篆、行、碑诸体法帖,对“兰亭”神韵颇有所悟,着力最深。他数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独钟“兰亭”,而今无论尺幅小品,或擘窠大字,均富兰韵,形神兼备;所书《岳阳楼记》有当代《兰亭》之誉。
王得诚先生所书《岳阳楼记》局部
王得诚常说:书法并不神秘,但很神圣,他是怀着崇敬与神圣的心情对待书法的。他认为,学习书法要坚持正道,坚守传统,心追手摹,神交古人。没有继承,谈何发展创新。书法创作应以严谨、严肃、严格的态度实现“真善美”的目的,即感情要真,功夫要真;心地善良,内容高尚;形象与形式美好,应给人以启迪、鞭策、感化、鼓舞、教育与审美享受。应为社会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精神财富。业内专家和评论家这样评价王得诚的书画作品:先生砚耕六十余载,笔墨功力扎实,国学修养深厚。书法楷行草隶诸体兼善,笔墨酣畅,筋骨雄强,寓刚于柔,态势优美,求变化于规范,出新意于传统。所作榜书大气磅礴,力挺千钧。隶书更具鼎彝富贵之风,撼人心魄。
奇人之画元代书画家赵孟在题《枯木竹石图》中说:“石如飞白木如,写竹还应八分通,若还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清代郑板桥“以画之关纽,透入于书”,“以书之关纽,透入于画,他得出结论:“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有不少老画家主张“未曾学画先攻书”。“工画者多善书,善书者易工画。”我国历史上出现一大批能书善画,能画善书的艺术家,为后世顶礼膜拜。王得诚作为造诣颇深的书法大家,绘画自然有得天独厚优势。虽然书法线条的气、韵表现比绘画更为强烈,但同时,书法与绘画又互相影响,互为补充。所以王得诚能达于心手相忘之境,收书意与文情俱佳之效。
王得诚先生国画长于山水、四君子。他以书法入画,将诗情、书意融入画法,如锥画沙,笔力厚重老练,线条流畅豪放,险绝中寓平正,平正中现挺拔。尤其是墨画山水,立意高远,气势磅礴,造型生动。画风险绝俊逸,苍浑秀骨。中国人历来对山水有着宗教一样的崇拜与敬畏,认为浩瀚的宇宙中蕴涵着无限,所以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从王得诚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神采。他的山水画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造化之美,更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与审美观,同时也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奇人之诗王得诚说,古代的大书法家都是诗人、文学家,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字和国学功底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王得诚为自己树立了很高的标准,努力效法前贤,铸就今生。近年来他已发表《王得诚诗联选》和《王得诚诗联书法选》各两辑,这就是他灵魂的复现、情愫的印记和艺术的结晶。读着书中的诗与联,欣赏着精美的书法艺术,一股清风扑面而来,我们的思绪及审美情趣自然而然被带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堂奥以及由诗、联、书法完美结合的国粹嘉园。王得诚喜作古体诗,且多为七言律诗,承扬唐风,意境高远,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沉郁而畅达,委婉而清晰;思想性艺术性熔于一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巧妙结合。
王得诚的诗,绘景抒情,生动细腻,诗中有画,意趣盎然,引人入胜。如:“曲径拨篁唇润露,雨池赞水面淋寒。侧观隐现云中月,仰望轻腾雾里花。翠柳拂衣添墨绿,碧荷耀眼泛胭红。民俗腊像表儒礼,荡橹船娘唱醉人。”王得诚在对联创作上力求做到“新、真、工、深”,即立意、形式、内容要新,情感要真,韵律、对仗要工,见解和阐述的道理要深。如:年高体愈健,岁暮思方新。胸中鸿鹄志,笔下江山图。赏月吟佳句,观花赋妙联。积学恰似雾凝水,练字犹如沙筑山。虚名易获浮云去,学问难求青史存。烟雨楼台帘外画,风云忧患腹中诗。窗前蕉雨琶声脆,笔底烟霞岱色深。哲思慧睿堪称道,心地善良即是佛。宽厚慎独君子意,旷达仁爱圣人心。
奇人之人王得诚笔名夏兴,年出生于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一书香门第。祖父为官,但学养深厚,风范儒雅,晚年辞职归里,专心教养得诚。得诚入学前就摹写楷书,背诵《三字经》、《百家姓》、《朱子家训》、《声律启蒙》等读物;祖父还给他买来胡佩衡著的《我怎样画山水画》,父亲又找来《芥子园画传》,让他临摹学习。幼时接受的严格的规范化教育,为他后来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受益终生。年文革粉碎了王得诚的大学梦,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是地道能干的好劳力。年初,他被招收为兰州铁路局兰西货场装卸工。两年后选调兰州铁路局党委宣传部、《兰州铁道报》社,之后任职于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王得诚先生与传奇女画家、夫人金贵合影
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无论工作岗位如何调整,他都坚持刻苦勤学,“咬定青山不放松”。务农年月,夏收时凌晨三点上工,中午回来吃完饭就读书或抄书,从不午休。后来在铁路兰西货场做装卸工时,一个班连续干活12个小时以上,下班后还要在灯下看书练字。退休后,王得诚仍是读书不止,笔耕不辍,临池尽墨,奋力拼搏,每年要读数千万字的书报杂志,经常读书到深夜,凌晨背诗文。至今,王得诚已写了六十多年的字,从无懈怠,永不满足。他的作品堆积如山,好评如潮,获奖无数,并有数万件作品流传海内外。王得诚做人,一个“诚”字即可概括。正如友人赞颂他:“得诚乃谦谦君子,具雅士之仪、学者风范,骨骼清奇,刚毅方正。”他有两副对联,也是他自己人格的写照:“胸怀宽处文思畅,名利远时学问深”。“德厚须存心慈善,品高岂论位尊卑”。
王得诚先生在指导夫人金贵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