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丨用古老的皮影,诉说永登沧海桑田的历

2023/7/18 来源:不详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刻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为皮影,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的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是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永登皮影戏是在永登及周边地区流传久远,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在久远的历史中,皮影在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社会道德礼仪以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永登皮影戏其布景、道具和影人用驴皮或牛皮加工刻成,造型近似剪纸艺术。人体比例夸张,头大身长,手臂过膝,男影人眼大额高,女影人眉弯眼小,镌刻十分精细,着色鲜艳,对比强烈。影人由5大部分,12小件组成,表演时按剧情需要调换增减,挑线把式可以表现出物象的正、侧、仰、俯多种角度,影像虽多为侧影,但给人以“曲从口出,动自其身”的艺术效果。

皮影戏是一种受历史和经济条件限制的民间艺术,可以说是因时代而生、而兴。在没有电灯的历史中,皮影戏扮演着传承文化的重要角色。据了解,皮影在永登地区流传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永登县志》载:“秦腔传入永登约在清道光年间,略晚于木偶、皮影戏。”清咸丰年间,在地方乡绅的支持下,永登皮影戏发展起来,到年全县有20多个戏班,分布在永登的大通河、庄浪河、秦王川地区。这些戏班多为民间艺人,逢庙会、节日、祭祀活动表演,白天唱木偶,晚上唱皮影。

永登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属于民间美术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是独树一帜的,它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化、平面化、卡通化、戏剧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工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永登皮影戏的唱腔多为秦腔,还有眉户、苦水下二调以及地方小唱、小调,很有地方风味。其表演剧目众多,题材广泛,能反映久远的历史故事和情节,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活态艺术。年甘肃省全省木偶戏会演中,永登县大同镇王万钟表演的皮影戏《麒麟送子》获一等奖。皮影戏曾是人们熟悉的民间艺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它给人们许多难以忘怀的欢乐时光。在许多人的记忆中,艺人们手执牛皮刻制出来的人和各种动物及建筑的形状,借一盏油灯之光,在白色幕布后面,边舞边唱,顷刻间,便有“一口述说千古事,两手对舞百万兵”的久远和深邃。

永登皮影戏是兰州市仅存的皮影戏,它表演的剧目跨越年代久远,剧情丰富,场面生动,形式灵活,在漫长的岁月中,看过皮影戏的人多,但真正了解皮影戏的人却不多。这些年,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伴随着大批皮影老艺人的去世,皮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其演出时间,从过去农闲时间走街串巷的娱乐演出,变成了城市庙会上的表演。为切实保护这一古老的艺术,永登县近年来加大保护力度,积极推介宣传。年,永登皮影戏在全市农民艺术节上进行展演,市群艺馆拍摄光盘,进行抢救整理。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54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