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肃昌醉心种菜卖菜的大学教授新华社
2023/10/12 来源:不详杨肃昌正在采摘“秸秆蔬菜”。新华社记者文静摄
新华社兰州5月4日电(记者文静、张文静)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李家庄田园综合体的现代化温室大棚里,绿油油的黄瓜、红彤彤的西红柿挂在枝头。杨肃昌将黄瓜采摘下来,轻轻地放到筐子里。这位正在忙着农活的菜农并不是普通农民,而是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
大学教授为何“醉心”种菜?这要从他的扶贫经历说起。长期从事经济研究,杨肃昌认为扶贫重在扶智。为此,他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扶贫途径。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肃昌得知山东省秸秆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世明研发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改善反季节蔬菜生长环境。
杨肃昌思考,地处中国西部的甘肃秸秆产量大,却常被当作废弃物焚烧,严重污染环境,且土地长期使用农药化肥降低了土壤肥力。张世明的技术正好能解决这一问题。于是他主动联系张世明,多次邀请他到甘肃农村向农民传经送宝。
新技术推广下种植的“秸秆蔬菜”。新华社记者文静摄
“杨教授帮助我们推广技术,不仅使我们的技术更有‘生命力’,而且推动了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张世明说。
自年以来,杨肃昌奔波于甘肃农村,大力宣传新技术。年,他自掏腰包,在榆中县和平镇一农场租了5座温室大棚试种“秸秆蔬菜”,向有意应用该技术的农民免费赠送菌种等,引导他们学习新技术。
王在荣是榆中县在荣瓜果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年,在参加了杨肃昌的技术推介会后,开始尝试用新技术种植西红柿、茄子和辣椒等蔬菜。
“秸秆蔬菜”试种成功,品质优良,产量提升。“现在的蔬菜产量比用肥时高出15%-20%。产量提升了,作物生长期也缩短了,块茎作物提前了半个月,叶菜类提前了一周。”王在荣说。
尽管有了品质优良的蔬菜,但菜农又面临新问题,“市场不了解‘秸秆蔬菜’而导致卖菜难”。
农民在采摘“秸秆蔬菜”。新华社记者文静摄
一开始,为销路心急的杨肃昌自己掏钱买蔬菜,送给亲朋好友、同事和学生。“很多朋友吃了我送的蔬菜很满意,追着买,还有人专门找我代购。”杨肃昌说,“秸秆蔬菜”的名气打了出去。
打铁趁热,杨肃昌干脆组织朋友去大棚现场采摘。看到朋友们在大棚里争先恐后地采摘,他突然想,“建个采摘